夏季防暑降温指南:中医养生视角下的科学防护
发布时间:2025-08-08
来源:自贡市自流井区舒坪镇中心卫生院—邹济舟
浏览量: 265 次

一、中暑的中医认识与现代数据

1.1中医对中暑的定义

中暑在中医中称为"暑厥"或"阴暑",认为其发病与暑湿侵袭、气阴两虚密切相关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出"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",强调夏季需顺应自然规律,避免过度耗损阳气。

二、中医养生防暑核心策略

2.1环境适应三原则

1.子午流注避阳法

避开午时(11:00-13:00)阳气最盛时段外出,符合《针灸甲乙经》"阳气盛则腠理开"的理论。

2.环境温差控制

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℃±2℃(中国气象局2023年夏季指南),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℃。

3.湿气调节

使用除湿机控制室内湿度在40%-60%,避免"湿邪外侵"(参考《中医体质学》2022年研究)。

2.2饮食调理方案

2.2.1推荐食疗方

2.2.2饮食禁忌

·避免过量食用冰镇饮品(单次不超过200ml)

·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(如火锅、烧烤)

2.3运动养生建议

·最佳时段:卯时(5:00-7:00)或酉时(17:00-19:00)

·推荐运动:八段锦、太极拳(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%以下)

·运动后调理:用艾灸盒温灸足三里、合谷穴各10分钟

三、中暑急救与中医干预

3.1急救四步法

1.移:迅速转移至阴凉处

2.敷:用湿毛巾冷敷大椎、曲池穴

3.补:口服淡盐水(浓度0.9%)

4.送:体温>40℃立即送医

3.2中医特色疗法

·刮痧疗法:沿膀胱经从大椎刮至至阳穴

·穴位按摩:重点按压内关、劳宫穴(每次按压3分钟)

·注意事项:中暑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

四、特殊人群防护要点

五、总结与风险提示

1.预防优先:建议每日监测体感温度

2.及时就医:出现意识模糊、抽搐等症状需立即送医

3.专业咨询:体质调理建议至正规中医院进行辨证施治

4.风险提示:中药使用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,孕妇、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刮痧疗法。具体诊疗请遵循《中医临床诊疗指南》(2023版)。

 

注:本科普部分数据来自于网络,目的为公众提供科学、实用的夏季防暑方案。建议结合个人体质特点,制定个性化防护策略,共同应对高温挑战。

 

 

 


川公网安备 51030002000062号
技术支持:四川百信